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动态正文

弯道取直——贵州大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路径

未知 2016-03-03 13:17

时隔两年,2016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推介会将再次登陆北京,于3月2日举行。两年前贵州大数据招商引资推介会初次登陆北京便相当火爆,今年的再次登陆,早已引起了资本市场的疯狂追逐。

从2014年初贵州大数据元年的提出,到2015年8月贵州成为唯一出现在国务院印发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的省份,“欠发达”的贵州在大数据领域完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华丽转身。

两年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省出台了多个全国第一个大数据政策,建设了全国首个省级政府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还建立了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同一起跑线出发,贵州省在顶层设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创新转化成为实践提供了保障。

突破困局 贵州决定发展大数据

外界眼里,内陆省份贵州交通闭塞、边远欠发达,虽然山青水秀、资源丰富,但其传统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远远满足不了时代要求以及全民小康的发展目标。

2012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贵州的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技术研发,提升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同年2月13日,《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提出将贵安新区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的五个城市新区之一,建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成黔中经济区最富活力的增长极。

国家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坚定了贵州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在深入分析了自身优势资源后,贵州发现,自己跟大数据产业有着天然的“缘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数据中心可以直接换风降温,比其它同等条件下的数据中心节电10%—30%,一个机架一年可以节约3万度电;蕴藏丰富电力、水力、煤炭等能源——贵州是西南煤海,能源水火互济,电力充足,电价较低,可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贵州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自然灾害少——数据容灾备份中心是安全的选择。工信部组织研究的评估报告显示,贵州是中国南方最适合建设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的地区。

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能轻易打破由技术、人才、资本形成的创新创业壁垒,后发展地区和经济先行地区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这正是贵州最期望和最迫切实现的“后发赶超”、“弯道取直”。

决定目标后后,贵州开始进行大数据产业规划布局。

2013年7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决定在贵安新区投资建设第四代产业园。

2013年9月,贵阳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

同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新区。

制定制度 顶层设计走在前列

在进行大数据产业布局的同时,贵州省也开始设计制定相关的支撑政策。

2014年2月,《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台,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贵州省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指明了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贵州将以三个阶段推动大数据产业稳步快速发展,到2020年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上述意见出台后不久,为了保证政策能够切实的执行,贵州省政府又在召开的常务会议上要求,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七朵云”工程,要实行“云长”负责制。各云应用建设单位一把手担任“云长”负总责,全省上下人人讲、人人干、人人用,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云长制”的实行,为贵州大数据发展从顶层指明了责任人、规范了任务。而有了“云长制”,贵州在顶层制度设计上,也加快了脚步。

2014年5月1日,《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出台实施之前,征求了中国工程院、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委知名信息化和法律专家,并得到高度评价。专家认为其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将为国家立法和全国其他地方立法提供有益借鉴。

该《条例》也成为了国内第一部信息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 官方解读《条例》出台的最大意义是:为贵州大数据产业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条例》出台一个月后,为加快推进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又决定成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贵州省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建立平台 服务政府、企业和个人

有了政策保障,贵州省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来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数据、存储等信息服务。“云上贵州”呼之欲出。

2014年10月,贵州宣布全国首个省级政府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上线。并将已经梳理出的电子政务云、智能交通云、食品安全云、工业云、环保云、智慧旅游云、电子商务云等“7朵云”单位41个系统的数据迁移到平台上,实现省级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统筹存储、统筹规范、统筹交换、统筹安全”。

各级政府通过“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跨部门、跨领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总结性、预测性或预警性的判断信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4年“五一”期间,贵州通过“智能交通云”平台,实现公安、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联合执勤,快速反应、高效决策,处警效率提升1.5倍。“食安测”平台已集聚9个省区食品相关数据,实现了食品溯源和全程数据监控,能及时发现苗头性食品安全问题。

2015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把“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部署到贵州,基于“云上贵州”大数据应用优势和贵州“质量云”工程建设,面向全国提供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

贵州省经信委负责人认为,贵州大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可通过数据开放,改进公众服务和社会管理,营造创新环境和释放商业机会,市民、企业和政府都将是开放数据的受益者。

“云上贵州”也的确没有辜负贵州省政府的期待。2015年“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迁入了20个省级部门的200个应用系统及主要数据。目前,平台日均访问量近2亿次,最高峰值达10亿次以上。

建设交易所 让数据变得有价值

顶层政策、顶层平台相继出台并服务于大数据,使得贵州大数据从“跟跑者”逐渐变为“领跑者”。但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大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必须要通过清洗、建模、分析、交易才能产生价值,使之成为一座巨大的金矿,让更多的人去挖掘数据,交易数据,从而产生巨大价值。

如何“交易”成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中又一个思考的问题。成立于2015年4月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便承担着数据交易的功能。

4月开始运营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其首批数据交易卖方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买方为京东云平台、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摒弃了大数据产业交易底层数据的原始概念,选择由交易所作为第三方机构对数据进行清洗与建模分析,同时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数据结果交易的场所。而数据的范围涉及政府、医疗、交通、教育、证券等多个方面。

同时,除了提供大数据交易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提供大数据清洗建模分析服务、大数据定向采购服务、大数据平台技术开发等增值服务。

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交易所中。怎么赚钱,交易所也设计了完善的制度。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总裁王叁寿说,他们将按照“四六分成”的办法,由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获得交易金额的四成,数据卖家获得六成。

“有人可能会说,你们是不是分成太多?”王叁寿解释说,交易大豆或金属,一次完成交易后就结束了,但数据交易可以反复进行,一个卖家可以把手中的数据卖给多个买家,这就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价值所在。

完善制度 建立大数据信息保护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大数据的交易具备了合法性,公民隐私如何在数据挖掘中获得法律保护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贵阳市政府金融办主任罗佳玲介绍,大数据发展给贵阳带来很多新的课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制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标准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罗佳玲介绍,目前最紧迫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大数据的征信,另一方面是大数据的资产评估。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说,在发展大数据的同时,应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法律来确定信息保护的边界,确定管理权限的边界,并且要避免立法的碎片化,要关注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不同利益主体,推动梯度立法。通过立法,用技术手段去主动实现信息保护,使得信息处理过程更透明,保证用户享有真正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同时,还可以考虑采取第三方认证等柔性机制。”

就在各方思考如何在交易数据的同时保护个人信息时,贵州省已经开始研究通过立法来解决企业和公众的疑问,保证各方的利益。

2016年1月15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条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共六章39条,分为总则、发展应用、共享开放、安全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作为中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这一条例填补了大数据这个“燥热”行业的空白,具有大数据产业纳入法治轨道的意义。
    两年时间内,贵州省从政策、平台、交易等多方面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进行了完备的顶层设计。同一起跑线出发,贵州在顶层设计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创新转化成为实践提供了保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