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望北大博士抄袭事件 能促学术价值观回归
原标题:望北大博士抄袭事件 能促学术价值观回归
《国际新闻界》近日公告指出,北大历史系博士于艳茹一文涉嫌严重抄袭。北大表示于已经毕业,如核实有抄袭问题,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8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客观来说,现在曝光一起论文抄袭事件,用坊间的话就是,这都不叫事儿!即便涉及抄袭的当事人就读于北大这样的最高学府,即便当事人就读于北京大学最牛的几个文科专业之一历史专业,即便抄袭人是堂堂博士生……要知道,
院士抄袭、教授抄袭,也都不叫新闻了。但笔者认为,此抄袭事件,从被发现问题到最后被媒体曝光,还是有令人欣慰之处——我们能够找到“求是”的学术态度,也能够找到相关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更能够找到《国际新闻界》这样一本纯学术型杂志对于自己期刊发表文章的责任担当,尤其是其承认错误的勇气。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里曝光的诸多抄袭事件、造假事件、贪腐事件,都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出自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同门师徒、师兄弟间或同事间,因为利益纷争而“出卖”对方,比如,前几年曝光的浙江大学论文抄袭事件,就是因为科研经费分配不均而引发的;二是,学界圈子里,本身就有严重派别之争,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是非之争、对错之争,而就是赤裸裸的门派斗争。
学术最重要的价值观是“求是”二字。在举报、揭发并公布北大博士论文抄袭一事上,我们看到了有学者或编辑对于“求是”二字的认真践行,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价值回归。
(山东 王传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