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正文

“拉郎配”医联体缺激励机制被指名存实亡

小淳子 2014-08-26 09:08

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赵敬菡)“要做医联体,就做紧密型的。成为一家人才能共赢。”在谈到医联体的发展时,马鞍山医疗集团总院长何少锋如是说。他认为,医联体是一个好的模式,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图为马鞍山医疗集团总院长何少锋

医联体是必然趋势

“医联体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何少锋认为,任何一个产业、一个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进行重整,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以区域为中心的、不同层级的医院组建成的医联体,通常以技术或产权为纽带,把利益捆绑在一起,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走过几十年的发展路程,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医联体是在新医改当中积极进行探索的一个好的模式。”

为什么讲是好的模式呢?何少锋认为,一个医院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其次是设备技术的支撑。一般来说,在一个区域内,不可能所有的医院都处在一个层面,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是必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带来一些资源上的重复设置,资源利用不足。同时,优秀的人力资源都集中在一些大医院,中小医院往往技术优势不明显,人才也很难留得住。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地区,进行医联体这样一个资源重组,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医学装备的资源共享。

“发挥不同层级应有的作用,财力投入不是唯一解决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要把现有的资源用好。”何少锋说,创设一个区域的医联体,形成这个联合体成员医院之间的设备、人才队伍、技术资源共享,既能提升现有在一些区域内的比较小的或者级别比较低的医院能够提升它的服务能力,也避免了财政对医院投入不足造成的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局面。“我相信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医疗体系,今后在一个区域内医联体的形式或者集团化的形式来进行重组和发展,一定是大势所趋。”

相关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