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正文

中国教育的行政化

DigitalTuning 2014-08-25 21:14
博客正文 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原创于: 2014-07-28 09:52:26

标签:

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2014年7月23——27日

国人对教育的不满和批判,甚至是非常的不满和十分严厉的批判,从二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已延续至今。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和批判主要集中于教育理念的错误和应试教育方面。而国家也已多次下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决心,可教育的状况依然故我,甚至愈发地严重。本人也很早就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探讨的结论也主要放在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问题上。让人非常困惑的是,发现了中国教育的问题,却怎么就是解决不了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儿呢?只是,近日以来,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开始倾向于教育行政化、行政办教育方面。这才使人恍然大悟。原来,教育理念的错误和应试教育痼疾只是教育问题的表象,而根子则在教育行政化或行政办教育方面。因为我们的教育是行政办的,是学校、校长、教师奈何不了的行政权力办的,所以才会产生错误的教育理念,才把教育有力地一步一步驱赶向了应试教育的难归路。这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官办生产把社会经济有力地一步一步推向崩溃一样。

这里,我们的社会真的应该感谢那个发现了教育行政化和行政办教育的这一社会存在的思想者。因为只有发现了我国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的这个真谛、根子、病源后,才能打通最终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关卡,我国教育的回归正道才有了希望。才不会再发生发现了应试教育问题却根本解决不了应试教育问题的困惑状况。这次,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国社会开始着手解决行政办教育问题,也就意味着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一个一个迎刃而解。当我们的社会最终完美地解决了行政办教育的问题后,中国的教育也就完全走上了正道。到了那时,教育带给我们社会是什么,教育带给我们民族的是什么,教育带给国家的是什么,
娃哈哈牵手中央音乐学院 校企合作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娃哈哈牵手中央音乐学院 校企合作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
教育带给每一个人的是什么,教育将怎样影响我们民族智慧的发挥,应该是不难想象的美好和欣慰。现在的问题是,去下改革行政办教育的决心。2014年7月28日注

中国教育的行政化太严重了。或者说,中国的教育干脆就是由行政进行的教育(按常理和规律来说,教育应该是由学校和教育家进行的教育)。这也就意味着,对中国的教育来说,它不是由学校、校长、教师进行的教育,而是在行政把校长和教师当作工具的情况下由行政进行的教育。

对于中国教育的行政化状况,2014年7月2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记者调查《乡村学校也需要大力“去行政化”》进行了些微的披露。这篇记者调查中说:

“乡村校长的忙碌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甘肃的几所乡村学校调研时,校长们纷纷大倒苦水:套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越来越紧。虽为一校之长,它们整日疲于应付,忙于事务。没有更多的精力抓教学,搞创新。”

“校长们反映,一些行政干扰令他们苦不堪言:教育局经常下指令要求各种报表,学校一年四季最忙碌的一件事就是造各种表册。形式也五花八门,有各种总结材料,也有各种阶段性成果,还有名目繁多的政改方案、调查问卷等等。”

“除此以外,来自各级各类部门的督导组经常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校长要全程陪同,认真回报,听取指示。每一次的政治学习,自然也是少不了的,要集中学,还要抄笔记。”

“上面管得越具体,任务越当,实际操作中就越流于形式。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穷于应付。”一位校长说。

我们说这只是记者些微的披露,是因为这只是对乡村学校的调查。而就全国范围来看,在行政办教育的大格局下,这几乎是中国学校、中国教育的现状。这种现状说明,行政办教育是我国计划经济最后的一个领地。

中国的教育形成了一个方向性错误和一个基础性的错误。

方向性错误是把教育的目的由育人蜕变为了育才。如果教育是以育人为目的的,那么教育着眼的是每一个受教育者。教育需要的是不断地创新育人的方式方法,是要让每个受教育者都接受全面知识教育(全面知识教育是相对只进行单一的文化知识教育而言的。全面知识教育包括人文科学知识教育、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合作精神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等)是要把受教育者培育成有人文素养的、能坚守基础道德的、能自立于社会的、能够终身学习的、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至于受教育者最终是成为劳动者、白领、创业者、企业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发明家、思想者、社会管理者,他们都必然是建立在人文素养、基础道德、职业操守、合格公民这个共同基础之上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如果教育以育才为目的,教育着眼的就只是少数人。然后用分数、用记忆知识的容量、用学历作为衡量育才的标准,最终使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至于育出的作为才的少数人是不是具有人文素养、是不是能够坚守基础道德、是不是有职业操守,则不在衡量“才”的标准之列;至于没有成为才的多数人最终成为了怎样的人——是合格公民还是不合格公民、是有人文素养的人还是没有人文素养的人、具不具备基础道德、是不做恶的人还是做恶的人,就更不在教育所需考虑的问题之内了,因为这些问题与“才”无关,是被育才淘汰了的人。但他们依然是社会中人,他们的存在状况和行为状态虽然是可以体现社会存在和人的存在的,但也依然与育才的教育无关。教育这个无论在主观上承认与否都与社会存在、人的存在、人的意识的存在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在育才观念看来,居然与社会存在、人的存在、人的意识的存在没有了关系。然而,正是这种在主观上将社会存在、人的存在、人的意识的存在与教育割裂的教育,在创造着最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存在、人的存在和人的意识的存在。

基础性错误是把学校和教育家办学改变为了行政“办学”。当行政办学使管学校的权力可以无孔不入、可以无所不管时,行政“办学”就像过去的管企业的部、厅、局制约企业一样,可以用财权、用人事支配权、用评比、用评职称制约所有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用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朝令夕改的政策支配学校、校长和教师,使校长和教师沦为行政办教育的工具。行政办学还可以用分数和升学率管束所有的学校,最终使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更加扭曲的是,当行政办学和相关的权力者们可以借助行政办学创造政绩、谋取私利时,不要说教育行政机构、部门和相关的权力者不会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目的,连育才的目的都不会考虑,政绩和利益会成为行政办学的唯一追求。这样的教育能够产出怎样的“产品”、能够产生怎样的社会恶果,能给社会带来哪些麻烦,我们可以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随便地、大量地拈来。

其实,学校和企业一样,都是生产产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物,学校生产的“产品”是人。在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时,真正管企业的是诸如轻工业部厅局、重工业部厅局、煤炭部厅局、纺织部厅局、手工业部厅局等等行政机构和部门。因此,企业既生产不出又多又好又有技术含量的产品,而且受制于行政制约而相互掣肘。而学校因为没有办学自主权,所以也生产不出好的“产品”——有人文素养的、能坚守基础道德的、能自立于社会的、能够终身自主学习的、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甚至于结出的是越来越多的恶果(如越来越多的被做出的恶和做这些恶的人)。正是我国教育所存在的这样的方向性错误和基础性错误,导致了我在《中华民族的不醒,难道是一种天意》中所痛惜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难以发挥、中华民族不醒的状态。

为了纠正我们社会中的行政办教育这个基础性错误,我们的社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们的顶层决策者应该下定彻底纠正教育的方向性错误和基础性错误的决心,给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机构列一个详细详尽的权力清单,把教育管理部门和机构从“办教育”的藩篱中拉出来,拆掉行政办教育的藩篱,让教育管理部门和机构走上专司用法律管教育、为教育服务的正道。把办教育的责任和权力让渡给学校和教育家(这些教育家主要由优秀的校长、能够创新办学的校长、能够创新教育思想的校长体现),就像当初撤销了的部、厅、局把办企业的权力让渡给了企业和企业家一样。

2、组织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部门,对行政办教育的反规律性和危害性进行讨论。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上至教育部的官员,下至镇政府中管教育的芝麻官,都应该再回头考察考察朱镕基执政时期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之前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搞明白当时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为什么要撤销那些管企业的部、厅、局;看看撤销了管企业的部、厅、局后,中国的企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企业中的管理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回过头看看自己与学校的关系,看看中国现实的教育与这种关系的关系,关联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就是当初的管企业的部、厅、局,学校是不是就如同当初的被管企业的部、厅、局管死了的企业一样,衡量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当年撤销管企业的部、厅、局那样被改革一下。以此来提高对顶层做出的关于改革行政办教育决策的认识,增强改革行政办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对行政办教育的改革能够像朱镕基执政时期进行政府机构改革那样迅速和成功。

3、搞好学校和教育家办教育的设计和规划,使行政不再办教育后,学校、校长、教师能够顺利接管办教育的社会责任,并尽快地产生学校和教育家自主办学的成功经验、组织架构和程序,就像当初撤销了管企业的部、厅、局后,企业很快就会自主经营一样。如果我们的学校没有了行政的羁绊,他们是会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选和基本目的的,是会创造出育人的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自主办学,我们社会的教育最终是会呈现为教育家办学的,应试教育状况一定也会随之改变的,是一定会为社会“生产”出合格和优质的“产品”的。

4、办好几个教育刊物。这些教育刊物不再是为显示官员的政绩服务的,不再是发布管学校、管校长、管教师的各种指令的,不再是为教师评职称服务的,而是为教育家办教育服务的,是为传授新的合理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服务的,是为学校办好教育服务的。

如果中国的教育通过改革回归到正道上来,也就消除了我在《中华民族的不醒,难道是一种天意》中的疑惑,就会使中华民族完全醒来,就会使中华民族的智慧能够最充分地正面发挥出来,再加之中国的制度优越性,中国将会产生怎样的创新能力,中国社会将会展现出怎样的面目,中国人将会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我认为怎么想都是不会为过的。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風愿,希望我国下定决心来攻克计划经济中的最后一块阵地——行政办教育。

中思的博客 的更多博文

所属类别: | 所属自分类: 文化 教育 | 评论数 (32)| 阅读数 (4778) | 分享数 (0) | 转载数 (0)

用户昵称为: 游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