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资本正文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 4.5㎡——37.4㎡,解读城乡更新的力量

2023-06-01 21:52

       近日,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在威尼斯拉开帷幕。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会之一,威尼斯双年展始终以其先锋的姿态和权威的论证为世界现当代艺术的书写提供清晰而深刻的注脚。

      01.

      更新·共生

      Renewal: a symbiotic narrative

      今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以“更新·共生”Renewal: A Symbiotic Narrative为主题,展览共展出50个作品,采取“卷轴”柱廊的形式,通过在每根柱子中间挖掘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展示空间,展现中国式的阅读过程。

      中国国家馆展览通过“宜居·传奇·百变群像”、“宜居·更新·上海故事”、“共生·未来·自然复兴”三个章节,用近40年来变化中的人居环境映射,从城市、自然与人民的视角,讲述一个独特的中国故事。

      丝路视觉团队联合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成员汪单和音乐家李智博,从更深层次挖掘文化和人文的张力与可能性,跳出形式与空间,以跨媒介组合的方式呈现中国国家馆的最后一件作品——《4.5㎡-37.4㎡》主题装置,解读中国城乡更新的力量。

      02.

      4.5㎡-37.4㎡

      Installation + Sound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4.5平米增加至2021年的37.4平米——这一蜕变,体现了人民生活品质及精神面貌的伟大进步

      丝路视觉以此为灵感打造《4.5㎡-37.4㎡》声音装置,以采集并编辑不同的城市声音,探讨空间与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世界的多元变化。

      通过“装置+声音”的创作概念,丝路视觉将装置打造成一个承载记忆的微型剧场。小球如同这一静谧空间中的独奏者,在这微型剧场之中娓娓道来“更新 · 共生”的主题叙事。

- 创作手稿 -

      确定创意逻辑方向后,在深化设计过程中,丝路视觉项目团队在叙事结构、素材取舍、技术实施等方面进行反复研究,最终在视觉的极简性、听觉的音乐性以及内容的叙事性之间呈现出绝佳平衡。

      向左追溯历史,向右探索未来。

      装置内部的机械球随着声音、节奏和旋律而摆动,于光影之间,打造出游离时间之外的沉浸体验。小球每每碰撞地面,都将随着时间擦出划痕,这是一代代人的生活痕迹, 也是城市更新的历史印记。

      作品在4.5-37.4分钟里截取出9个重要历史时间节点,成为观众可以一窥历史的时间裂缝。通过听觉联想引发共鸣,装置与声音化作了感知时间与空间的媒介,以中国方式回应全球性话题的思考。

      声音从4.5分(第270秒)开启, 在37.4分(第2244秒)結束,这段1974秒的音频回应了中国城乡更新的文化叙事,此外的静止则喻意时间与空间以外的未知与留白。

      音频的九个部分分别混合了自然、城市公共空间、噪音、乐器、粤剧、方言等元素,试图重构历史的空间。作品中的每一个旋律和停顿,作为唤起记忆和情感的媒介,引导我们追溯过去,思考未来。

      声音在时间长河中起落回溯,回归有关艺术本体和人文精神的讨论之中。《4.5㎡-37.4㎡》提供了一种集合建筑、文化、历史于一体的“中国视角”,见证城市更新与发展,传递中国故事。

 

      结语

      立足传统、面向当代。丝路视觉观照时代变革,不断以数字技术与跨媒介综合实践探索“中国力量”,为世界提供了解中国的独特视角和窗口。

      中国国家馆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承办单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策展人:阮昕

      执行策展人:张海翱

      展陈设计:阮昕、奥默默工作室

      策展团队:孙昊德、黄华青、徐航、杜骞、饶富杰、吴洪德、汪单、汪灏、李迪

 

      作品赞助人:姜俊、罗佳嘉、尤健聪

      音乐家:李智博

      艺术装置创意与技术提供: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览现场照片拍摄:章鱼摄影及李智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