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龙湖浩哥到象牙山群星,东北网大正在“支棱”中
大银幕上现实主义的沉重似乎成为东北影像最鲜明的印记,而恣意狂欢的网络大电影则是东北影像叙事的另一面。据统计,2021年网络大电影分账排行榜前20中,有7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在东北,类型涉及奇幻、动作、探案、民间传说和喜剧等。网大基本与现实主义保持距离,是一种卡拉OK式的娱乐,它既无法深刻,又反对深刻,自嘲又矛盾。
“四平青年”IP成为创作素材库
2012年,吉林省四平市人民剧场的二人转演员张浩在空闲时,自编自导了一部片子《四平青年》,凭借简单搞笑的剧情、荒诞的台词,上线网络后迅速征服了观众,四平与二龙湖一夜之间成为无数网友心中的东北魔幻之地。
某种意义上,《四平青年》完全可以归属为独立制作,是少有的影响主流话语体系的小众作品。东北青年的日常形态如民间浮世绘般展开,影片中的真诚与趣味毫无功利性,纯粹且生猛,二龙湖浩哥既是影片里的东北社会青年,也是影片外的一些东北社会青年样本。
由于影片引发出的文化争议,相关单位辞退了《四平青年》所有演职人员。但随着影片越来越被认可,作品自身极强的文化生命力又使它在互联网中不断流传,有评论认为其本土性的创作有可取之处,几位“四平青年”又摇身一变,被看作城市和剧场的代表人物,魔幻程度不亚于影片本身。
这部电影的民间影响力有多大呢?当外地记者到达四平时,只要跟出租车司机说找浩哥,便会被直接载到剧场门口。
《四平青年》在口碑与传播,官方评价和民间讨论之间不断地两极游走,最终以自我下架结束了所有争议。唯一留下的是“四平青年”与“二龙湖浩哥”这两个内容IP。那时距离爱奇艺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还有两年。两年后,《二龙湖浩哥之风云再起》与《二龙湖浩哥之今生是兄弟》接连以网络大电影方式上线,《二龙湖浩哥之狂暴之路》总点击量过亿,东北生活开始成为网络大电影最大的创作素材库。
网络大电影至今都不算是一个自信的群体,真正拥有内容品牌的团队凤毛麟角,“四平青年”“二龙湖浩哥”毫无疑问是这个领域里的代表人物,与之相似的,还有因《乡村爱情故事》系列陆续走红的象牙山群星,宋晓峰、文松、杨树林、宋小宝等人。
张浩的“四平青年”和“二龙湖浩哥”的IP作品经常延续香港电影类型,以帮派片和纯喜剧为主,是目前内地所有学习香港电影里相对成功的作品(包括院线片),完成了香港制造的本土化操作,这一点让他在网络大电影领域几乎从无对手。
腾讯视频电影运营总监宋小卡认为,在东北题材网络大电影领域,张浩是绝对的天花板。“2021年浩哥推出了动作喜剧《四平警事之尖峰时刻》,分账接近3000万元,随后又上线了《二龙湖惊魂夜》,一部惊悚喜剧填补了这个类型的市场空白,分账达到了2000多万元。浩哥在四平、二龙湖两个自有IP上,长短视频全链路经营,拥有的铁粉特别多,整个阵容也越来越庞大”。
喜剧有小品和二人转的“舞台”根基
在宋小卡的业务领域,东北网络大电影很多都可列入头部内容,尤其喜剧类型片,几乎是靠东北喜剧人“支棱”起来的。“像本山传媒的宋晓峰,他当初是靠《这个保安有点彪》一炮打响,后来在《别叫我酒神》和《让我过过瘾》里达到了巅峰。杨树林导演的《东北奇缘》上线不到20天便分账1400万元,播放量达到了5000多万。两人也都是从演员开始,到现在做了导演”。与他俩同一个路径的还有前《爱笑会议室》演员崔志佳,其自编自导的《烧烤之王》也收获了1500万元分账,有非常好的口碑。
东北网络大电影的喜剧,也是最早有突围意识的,宋小宝主演的《发财日记》虽然以网络大电影形式出现,但已经跳出了传统网络大电影的分账模式,所以票房成绩无法做到横向对比,但宋小宝在这个领域,是另一个天花板级别人物。
这些网络大电影的喜剧感有很多相似之处,那是小品舞台和二人转舞台的特质,小人物的命运与生存智慧,从不与当下背景勾连,他们坚信,生活中的悲伤总会被欢乐化解,善良正义一定战胜邪恶黑暗,或许就是这些朴素的价值观,让作品脱离了过于追求深刻的误区,只为观众提供一种放松。如同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的区别,前者更拥有服务网友意识,后者更在意创作上的表达。
民间传说与帮派文学撑起“东北往事”
在喜剧之外,民间传说与本土帮派文学也是东北网络大电影的素材发电机之一,是能令“东北文化复兴”支棱起来的一大本钱。2021年全网分账冠军《兴安岭猎人传说》便是前者代表作品,电影的故事性和猎奇感都足够,制作水平也算精致,剧情也无法简单地一言以蔽之,某种意义上,它代表着另一种东北文化的复兴,如同几年前东北作家郑执的短篇小说《仙症》惊艳亮相,其中的民间传说元素是作品的潜文本之一。
东北网络大电影征用文学作品的似乎只有作家孔二狗《东北往事》系列,这部早年爆红网络的系列作品,是东北帮派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很可惜没有像天下霸唱与紫金陈两位作家一样,成为影视剧的宠儿,这部小说也只在网络作品中陆续出现。
演员许君聪在《东北往事》系列里扮演的刘海柱,是网络大电影里的明星角色,除此之外,大家对他的印象最深的是在小品舞台上与演员张小斐合作的数部作品。也正是凭借小品与网大中的角色,曾是非主流喜剧领域顶流的两人,制造出社交平台上流传最广的经典调侃语录——黄胶鞋绿军裤,职业法师刘海柱;皮肤白大长腿,相亲狂魔张小斐。
最近几年,东北文化复兴如同流行密码,人们通过文学、音乐、脱口秀作品,反复做着东北阅读理解。这固然是一种极大的肯定,但同时,它也遮蔽了另一个层面的东北。那些不深刻的认知,那些轻松的欢愉,同样是东北坚固的组成,东北文化中强大的娱乐精神,帮助这片土地的观众找到娱乐出口,也形成了网大与传统电影影像文化互文的一种条件,也令东北影像文化有了双腿走路的可能。
新京报资深记者 汤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