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中国)2015项目管理大会回顾
10月24-25日,PMI(中国)2015项目管理大会正式召开。本次大会主要由首日的主题演讲、项目管理颁奖典礼、高峰论坛等内容与次日全天四大分会场的三十余场主题演讲组成。
纵观PMI(中国)2015项目管理大会,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议题、内容、经验分享或是分论坛演讲各方面来看,此次大会都让与会者受益匪浅,获得了大量一手的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在此,让我们再来回顾下此次大会的三大亮点。
亮点一:主题演讲、高峰对话,重量级嘉宾云集项目管理盛会
此次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在与会嘉宾的名单上出现了不少重量级的名字,包括PMI总裁兼CEO郎马克先生(MR.Mark Langley)、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主任柳忠三先生、PMI(中国)董事总经理陈永涛先生以及来自香港、日本、台湾、韩国、旧金山等多个PMI分会的会长。
同时,大会邀请了不同行业数十位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高层与项目管理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他们分别来自制造业——格力、柯马、米其林;软件业——Plisade;银行业——银联;信息技术——Infosys;能源——中国节能集团;保险行业——AIG;咨询业——ESI国际;文化传播——SMG。
这些嘉宾以主题演讲、高峰对话等形式与参会者们分享了他们在项目管理领域的丰富经验,同时,也就当前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项目管理的知识、应用、方法与关联体系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与传授,并回答了参会者感兴趣的问题。
这些内容串联起了此次项目管理大会首日(10月24日)的议程,丰富的内容 及高峰对话上的激烈头脑风暴,无不体现出本次大会不可动摇的亚洲最大项目管理盛会的地位。
亮点二:项目管理大奖颁发,获奖企业分享成功经验
此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无疑是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颁奖典礼与PMI全球项目管理鉴定中心(GAC)认证大学授牌仪式的举行。
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是每次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的重头戏,奖项成立于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共设置十三个奖项,结合入选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当年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实时经济背景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并予以颁发。
历年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都不乏重量级企业,今年的大奖名单中更包括了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有像华为、联想这样从国内起步的国际型巨头企业,有格力、中兴这样的国内企业,还有博世、普华永道这些国际知名企业,更不乏中海油这类央企巨头。
与全球范围内PMI项目管理大奖不同,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不设个人奖项,共计十二个奖项,分别为优秀项目(3家获奖)、杰出项目奖(3家获奖)、年度PMO将(2家获奖)、杰出PMO奖(2家获奖)、优秀PMO奖及项目管理年度大奖。
作为PMI大会从2010年以来历届的重头戏,项目管理大奖的颁发不光意味着对过去一年项目管理领域杰出项目的肯定,还体现着整个项目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通过获奖企业的分享与获奖企业高峰论坛,与会者可以从多角度、深层次的了解最新的项目管理的执行模式,通过对成功实践经验的分享,提升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与项目执行力。
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组织在项目上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提升项目执行的效率与成功率,更好地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影响力与效益。PMI(中国)打造项目管理大会的平台,向与会者分享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PMI“秉承推动全球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搭建亚太最有价值的项目管理交流平台,促进项目管理实践为组织创造效益”的办会宗旨。
亮点三:四大分论坛,三十余场主题演讲,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
如果说首日的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是一场盛典,那第二天的三十余场分论坛绝对堪称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是项目管理界的大讲堂,大会邀请了大批项目管理界的大师们为大家分享他们各自的心得体会与经历。
大会从如何在复杂的行业环境中进行严格有效的项目、项目集和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经理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当下行业前景等话题;敏捷管理在项目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等话题出发,共设置四大分论坛,分别是“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经理职业发展”“大型复杂项目及组织敏捷度”“跨文化的项目管理”。
从四大分论坛的演讲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样的信息——几乎所有的主题分享,都离不开以下这些关键词:互联网+、创新、敏捷、需求。而所有嘉宾的分享也都紧紧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传承与超越。传承,是对前辈创造的知识的尊敬;而超越,是对现有环境做出的适应和创新。
对于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而言,次日的分论坛是最具有价值的分享与教育的传授平台。
在即将步入2016之际,PMI(中国)一如既往地为组织增加价值,强化组织执行力,提升组织竞争力。以三大亮点串联的PMI(中国)2015项目管理大会已然落幕。在国际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大背景下,PMI很好地完成着自身的工作,为越来越多的组织与个人服务。相信,随着未来PMI在中国发展及与中国政府或企业合租的进一步加深,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将会越发受人期待。

(PMI2015项目管理大会召开)
纵观PMI(中国)2015项目管理大会,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议题、内容、经验分享或是分论坛演讲各方面来看,此次大会都让与会者受益匪浅,获得了大量一手的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在此,让我们再来回顾下此次大会的三大亮点。
亮点一:主题演讲、高峰对话,重量级嘉宾云集项目管理盛会
此次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在与会嘉宾的名单上出现了不少重量级的名字,包括PMI总裁兼CEO郎马克先生(MR.Mark Langley)、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主任柳忠三先生、PMI(中国)董事总经理陈永涛先生以及来自香港、日本、台湾、韩国、旧金山等多个PMI分会的会长。
同时,大会邀请了不同行业数十位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高层与项目管理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他们分别来自制造业——格力、柯马、米其林;软件业——Plisade;银行业——银联;信息技术——Infosys;能源——中国节能集团;保险行业——AIG;咨询业——ESI国际;文化传播——SMG。
这些嘉宾以主题演讲、高峰对话等形式与参会者们分享了他们在项目管理领域的丰富经验,同时,也就当前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项目管理的知识、应用、方法与关联体系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与传授,并回答了参会者感兴趣的问题。

(项目管理高峰论坛)
这些内容串联起了此次项目管理大会首日(10月24日)的议程,丰富的内容 及高峰对话上的激烈头脑风暴,无不体现出本次大会不可动摇的亚洲最大项目管理盛会的地位。
亮点二:项目管理大奖颁发,获奖企业分享成功经验
此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无疑是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颁奖典礼与PMI全球项目管理鉴定中心(GAC)认证大学授牌仪式
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是每次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的重头戏,奖项成立于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共设置十三个奖项,结合入选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当年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实时经济背景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并予以颁发。
历年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都不乏重量级企业,今年的大奖名单中更包括了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有像华为、联想这样从国内起步的国际型巨头企业,有格力、中兴这样的国内企业,还有博世、普华永道这些国际知名企业,更不乏中海油这类央企巨头。
与全球范围内PMI项目管理大奖不同,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不设个人奖项,共计十二个奖项,分别为优秀项目(3家获奖)、杰出项目奖(3家获奖)、年度PMO将(2家获奖)、杰出PMO奖(2家获奖)、优秀PMO奖及项目管理年度大奖。

(PMI颁发项目管理大奖)
作为PMI大会从2010年以来历届的重头戏,项目管理大奖的颁发不光意味着对过去一年项目管理领域杰出项目的肯定,还体现着整个项目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通过获奖企业的分享与获奖企业高峰论坛,与会者可以从多角度、深层次的了解最新的项目管理的执行模式,通过对成功实践经验的分享,提升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与项目执行力。
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组织在项目上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提升项目执行的效率与成功率,更好地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影响力与效益。PMI(中国)打造项目管理大会的平台,向与会者分享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PMI“秉承推动全球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搭建亚太最有价值的项目管理交流平台,促进项目管理实践为组织创造效益”的办会宗旨。
亮点三:四大分论坛,三十余场主题演讲,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
如果说首日的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是一场盛典,那第二天的三十余场分论坛绝对堪称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是项目管理界的大讲堂,大会邀请了大批项目管理界的大师们为大家分享他们各自的心得体会与经历。
大会从如何在复杂的行业环境中进行严格有效的项目、项目集和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经理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当下行业前景等话题;敏捷管理在项目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等话题出发,共设置四大分论坛,分别是“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经理职业发展”“大型复杂项目及组织敏捷度”“跨文化的项目管理”。

(分论坛嘉宾正在演讲)
从四大分论坛的演讲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样的信息——几乎所有的主题分享,都离不开以下这些关键词:互联网+、创新、敏捷、需求。而所有嘉宾的分享也都紧紧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传承与超越。传承,是对前辈创造的知识的尊敬;而超越,是对现有环境做出的适应和创新。
对于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而言,次日的分论坛是最具有价值的分享与教育的传授平台。
在即将步入2016之际,PMI(中国)一如既往地为组织增加价值,强化组织执行力,提升组织竞争力。以三大亮点串联的PMI(中国)2015项目管理大会已然落幕。在国际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大背景下,PMI很好地完成着自身的工作,为越来越多的组织与个人服务。相信,随着未来PMI在中国发展及与中国政府或企业合租的进一步加深,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将会越发受人期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