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军情正文

从“吵着要吃低保”到“钱包越来越鼓”,农民脱贫致富两步走

环球金融网 2020-11-10 16:15
在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西关村,现在正是荠荠菜收获的时节。

“这里大规模种植着荠荠菜,因为在夏玉米和冬小麦中间有20天左右的种植空窗期,正好可以种一茬荠荠菜。以一亩荠荠菜卖2000元算,大概一亩能增收1500元左右,种植800亩的话能增收120万元,西关村总共有1550人,平均下来一人能增加小一千元呢。” 人民日报社驻河南虞城县扶贫干部、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西关村驻村第一书记时圣宇为记者精确地算着一笔“增收账”。

这是时圣宇在虞城县扶贫的第五个年头了,他先后在稍岗镇韦店集村、谷熟镇柴王村和现在的利民镇西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时圣宇在贫困户的温室大棚里,与贫困户一起探讨蔬菜幼苗培育

时圣宇讲述刚到虞城县的第一个扶贫点——韦店集村扶贫的时候,“当地产业基础孱弱,有家企业珂铭五金工量具,当时只有三四十人,规模比较小,总经理梁生一直想参加广交会,我们通过人民日报社扶贫,对接到河南省商务厅,经过申请,帮他争取到了参会的宝贵机会,没想到,会上的成交额一下就达到了200万美元。回来后,企业就赶紧扩大产能、提高产量。经过几年发展,如今,一个厂房变成三个厂房,今年又扩大了15亩地的厂房面积,用工人数也扩展到80多人,招聘工人也是以贫困户优先。企业也从代加工到自己做产品销往海内外。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和这样的产业带头人发挥了带头示范、致富引领作用。”

经过几年扶贫以后,时圣宇已经帮助当地三家五金工量具企业扩大产能,“产能扩大一倍就能增加30人就业,三家就是90人,一人一年可以增收3万元左右,一共可以增收270万,韦店集村总共有2160人,等于1人一年增收2000多。” 时圣宇为贫困民生计的“增收账”总是精准地脱口而出。

对于基层扶贫模式,时圣宇在虞城当地探索过两种路径。“一种是普惠式扶贫,比如大田蔬菜、简易养殖这种技术含金量低、投入小、门槛低的产业,它的优势就是覆盖面广、技术难度低、好入门,可以让更多人受益,虽然增加收入不多(500元-1000元),但能够解决从贫困线下到贫困线上的突破问题。另一种则是重点带动式扶贫,比如五金工量具加工、肉鸭养殖这种投资大的,带动用工量大,辐射效应大、收入高的产业,它实现的是从脱贫到致富的一个转变。概括起来就是两步走——从贫困线下到贫困线上、从脱贫到致富。”

时圣宇与韦店集村民一起铺设路边石

“岸上有柳、水中有鱼、绿茵遍地、四季有花、秋收果满枝、村民笑开颜、十里画廊游、身心更健康……”看着这些曾经贫困、萧条的乡村,产业一天天兴旺起来、人居环境一天天美丽舒心起来、村民们愿意为过上好日子真干、实干,而不是 “吵着要吃低保”,时圣宇无比欣慰感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挣钱能力,让他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越来越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越干越有劲,钱越挣越多。”

在扶贫攻坚的路上,国家一直支持探索新路子、新模式。今年以来,火爆的直播带货扶贫助农的新形态,就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各地的扶贫干部纷纷走进直播间,运用这一“新姿势”为当地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打开一片“新天地”。

时圣宇与村民聊天

提到直播带货,时圣宇称,自己在2015年刚到韦店集村扶贫的时候,就开始让村里面开始做一些电子商务、淘宝、微店等,当时销售额能有几十万。通过这种方式销售的特色农产品,两年有个百万以上。“因为农民在市场链条中处于一个低端的位置,他们卖的是初级农业产品,没有包装、没有故事、也没有深加工,更多卖给了中间商。因此,直播带货是个非常好的营销模式。” 时圣宇说。

对此次参加人民优选直播大赛“第一书记专场”活动,时圣宇感言,直播大赛给第一书记、扶贫干部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帮助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更好地把当地产品推广出去,在市场上获得认可,从而让贫困群众走进这个市场链条中并成为重要一环。

为扶贫下单、为脱贫助力。时圣宇也建议,“我们贫困村要扎扎实实地利用一些好的直播机会,做优自己的产品,让自己的产品或产品包装得到市场认可,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销售能力和技巧。要借助这个直播平台把首次下单客户能变成长期客户,善于经营客户、维系客户。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握好食品安全质量底线,让扶贫产品、农产品质量有稳定的保障。”

人民优选直播大赛(第一书记专场)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有来自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参与,借助“人民优选”平台,不断挖掘优质产品,宣传扶贫特色产品,助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人民优选直播大赛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助力消费扶贫、乡村振兴、消费升级工作,活动由人民网主办,通过人民日报社旗下综合消费服务平台“人民优选”为各地各单位提供服务支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