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正文

葛荃解码海航密码:商业成功后,社会责任是必经之路

未知 2018-01-29 17:52
  这段时间,一封写给海航集团的贺信,成为网络热搜的信息。

  新年伊始,海航集团收到了来自海南省人民政府向海航集团发来贺信,祝贺海航集团在海南运营管理的四家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创造了新的商业成功。算上2017年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的170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四位,入围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人民日报“民族品牌强国计划”,众多事实印证了海航的卓越。

  既然海航如此卓越,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成功之后的下一站又将驶向何方?近期,包括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人民大学教授徐二明、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教授张平等在内的国内外众多学者,均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如今,山东大学教授葛荃深度研究海航集团的发展路径,对其成功原因及企业运营轨迹进行了深度剖析。

  修炼企业“内功”

  在葛荃看来,海航搭建BIM架构完善了企业体系,同时坚定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修炼企业“内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BIM架构是海航集团积极吸纳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总结并提出海航的管理方式。”葛荃表示。

  所谓BIM,三个字母都有着特定的含义:B是Building,即架构;I是Industry,Investment,Innovation,即产业+投资+创新;M是Management,即管理。可知BIM模型既包括经营模式,也包括管理模式。

  葛荃表示,BIM模型体现了海航创意独具的商业运作方法论,其核心理念是“真空生妙有”。海航在深入探索企业发展变化规律过程中,基于发展经验总结和信息文明时代趋势的思考,独具匠心地融合了东西方哲学和量子理论,在传统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模式基础上,最终提炼形成“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创新资本”三位一体的“BIM”模型。形成了“产业引领+资本推动+创新驱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同时形成了“董事长+CEO+三官三监”为主体的管理体系。

  BIM模型是一套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方法论,能做到“知行合一”正是海航所能给出的“成功法则”。海航正是依靠这一模型,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世界500强前列,并朝着打造卓越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

  “BIM体现的是海航人独特的战略思维和经营管理智慧。”葛荃介绍,BIM核心内涵是海航以实体产业为导向,围绕核心产业,通过产融结合、虚实互动实现模式创新,以共享模式做大做强实体产业链基础,以分享理念抢占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构建世界一流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BIM模型彰显了海航独特的商业运作方法论,以运动着的高维视角去审视企业运作。在“无常”世界突破常规的发展过程,证明了海航的这套理论和体系极具生命力和创造力,更具全球商业管理的学术研究价值。“总的来看,海航之所以有今日成就,最关键的一点是突破了认知上的思维定式,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葛荃如此总结。

  在通过BIM梳理企业架构的同时,海航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落实发展布局。当前,海航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握国家战略机遇,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贡献的同时,推动了海航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希望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致力于实现国家间互联互通,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海航积极响应这一造福全球的宏伟倡议,充分发挥航空运输快捷、高效的优势,把握关键通道、重要节点的战略机遇,构建“空中丝绸之路”,打造“一带一路”的空中走廊;围绕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业等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参与推动沿线“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和主力军。[page]分页标题[/page]

  近年来,海航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开通“北京=曼彻斯特”、“北京=布拉格”、“北京=特拉维夫”、“重庆=罗马”、“西安=罗马”等国际航线,丰富了“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的航线网络布局。截至2017年9月,海航累计开通“一带一路”沿线航线70余条;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向沿线运送旅客超过500万人次。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部署下,海航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和完善了航空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航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例如海航旗下Swissport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地面服务及货运服务运营商,公司服务遍及全球48个国家,年航班保障能力超过390万架次,货邮运输量超过410万吨。Swissport为海航航空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全球网络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持。

  回归社会责任的初心

  如今,海航已经无需赘述自己的成功,那么下一步要走向何方?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成功的企业不能躺在自己的“功劳簿”,论述自己的功德圆满,而是要反思,商业成功的下一步究竟要走向何方?在这方面海航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就是在社会责任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海航之所以快速发展,被业界誉为‘奇迹’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推力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葛荃表示,海航创始人从企业创建之初,便抱有独到的“发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最初的“发心”养育出系统的海航精神文化,由此形成的“愿力”汇聚着海航人即海航命运共同体的初心、愿景和最终目标。这一层才是“海航奇迹”的内在核心动力。

  “无上菩提果,皆由初发心”(《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海航自创立之初就确立了“经商济世”的指导思想,认为企业的发展要顺应天道,合乎规律与规则。发大誓愿,以企业的力量传播大爱的精神,通过缔造优秀企业,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大众谋福祉,为社会创造价值。

  葛荃看来,海航在迈向卓越企业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随着产业遍布全球,海航更是不忘回馈社会,一直秉承“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的理念,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2010年,海航发起成立了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慈航基金会”),作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感恩回馈社会的重要慈善公益平台。并于2013年10月将集团部分股权捐赠给了慈航基金会,于2016年12月在纽约注册成立Hainan Cihang Charity Foundation Inc。在慈航基金会平台的支撑下,海航慈善公益事业开始迈向全球,真正体现“公益无大小,慈善无国界”。截止目前,海航发起或参与各类慈善项目逾100个。覆盖亚洲、非洲、美洲多个地区,涵盖文化、教育、科研、扶危济困等领域。

  近年来,在信息时代企业转型过程中,海航进一步强化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卓越企业与慈善事业协同发展”的慈善理念。海航人明确认识到,在信息文明时代一定要有分享的精神和大爱的精神,积极践行“新商道”,为海航品牌注入社会价值,共同创造事业,共同分享财富。切实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

  海航企业文化从最初的“一滴水”精神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系统“海航精神文化”,包括前述以“四大”为核心的“海航精神”、“滴水入海方永恒,海航与员工、社会、国家、世界命运与共”的海航认知、“造福于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的海航愿景,以及“共享、分享、圆融、生态”的海航宗旨。

  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当世扬商道,为天下谋太平”的价值观,海航人通过商业行为、商业产品和商业服务来造福于天下众生,致力于为全人类物质和精神家园的建设做出贡献,探索构建“海航人”命运共同体、海航与国家命运共同体、海航与世界命运共同体。[page]分页标题[/page]

  葛荃表示,面对信息文明时代,海航始终秉承着“全球性思维,本土化行动”的理念,高度重视与海外不同地域文化、经营理念的融合,共享机会、分享收益。以“东西借鉴、文化圆融”为思想方法,以东方“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作为企业发展观。“海航多年来秉持‘知行合一’而创建的新时期商业文明,致力于将东西方文明圆融为一体,亦即意味着‘造福于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共同理想的达成。”葛荃补充说

  (葛荃,现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及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代表著作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政德志》、《立命与忠诚》、《权力宰制理性》、《中国政治文化教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