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正文

吴晓灵:应打破刚性兑付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未知 2017-09-15 13:38

中国网财经9月15日讯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金融街论坛”于今日举行,主题为“全球经济变革下的金融改革与风险防控”。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在会上表示,不打破刚性兑付就无法反映风险溢价,就没有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打破刚性兑付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

  吴晓灵指出,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要素的总和靠金融的连接,如果金融配置效率低下,则社会资源也不可能得到高效率的配置。

  不打破刚性兑付就无法反映风险溢价,就没有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为有风险、暴露风险,才能够看出不同信用主体的价格。只有好的企业才能够以低的价格获得市场融资,而不好的企业应该为此付出高的代价,但当我们不能够打破刚性兑付的时候,好坏企业是无法区分的,他们没有风险的差价,不可能无法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吴晓灵认为,刚性兑付是金融业制度扭曲的结果,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改革要努力的方向。风险自担,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石,金融是居民财产自主运用的活动,是价值跨期转移的契约,承担风险获取收益是金融运行的基本原则。但是,很多人没有在金融活动当中树立契约的理念,更多的只想得到资金,只想去用资金,从来没有想过怎么样很好的对资金运用的效果负责任。

  “公众在参与非法集资过程当中的心态是盈利归自己,亏损找政府。我们的政府承担着无限的责任,在这样的压力下,由于责任不清,往往采取花钱买稳定,助长了刚性兑付的文化。”吴晓灵说。

  吴晓灵进一步指出,金融法律不完善和监管理念的落后,也让金融机构有可能不向公众如实揭露风险,行为的瑕疵导致金融机构以刚性兑付掩盖不当行为的责任。“现在最混乱的是理财市场,金融机构应切实的向投资者揭示了风险,去除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瑕疵。目前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来自法律关系和风险责任的模糊。”

  如何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吴晓灵表示,要从完善法律,明确风险责任做起。吴晓灵希望监管部门要有揭示风险、化解风险的责任担当。“有一些人在金融机构里私自卖一些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风险不应该是金融机构来承担,而为了稳定,为了金融机构的商誉,很多人对这些风险的暴露采取了一种掩饰的态度。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监管当局,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有揭示风险、化解风险的责任担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