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新闻正文

专家:居民养老保险该进行投资了 实际处贬值状态

未知 2017-08-25 14:54

在没有出台投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处于贬值的状态。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表示将研究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我认为,此举将是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目前覆盖人群最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且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际覆盖范围的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385亿元,全部都是个人账户结余基金。在没有出台投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这笔资金实际处于贬值的状态。

建立投资管理体制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必然要求和实现养老保险权益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城乡居民养老险制度采取统账结合的模式,其中统筹基金发放基础养老金,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个人账户基金则来源于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待参保人符合领取养老金年龄时用于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模式有效性的前提是其积累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大于工资(收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因此采取个人账户模式就必然要求将结余基金进行投资。目前,绝大多数地方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结余基金都只存在银行或购买国债,其实际回报率甚至低于记账利率,而很可能给未来的支付带来缺口。

另一方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台了委托投资管理的办法,并且公布了记账利率。城乡居民(这里主要指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者)与城镇职工应当享有同样的养老保险权益,包括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如果只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基金投资和记账利率实现了待遇的提升,而城乡居民的制度缺乏该机制,则必然造成两个群体养老金待遇的扩大,而不利于社会公平。

当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的建立也需要解决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金性质及由此带来的投资管理问题。与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完全来源于个人缴费不同,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基金来源于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既有个人产权的资金,也有公共性质的基金,基金属性相对复杂。

第二,集中投资与分散管理的冲突。基金投资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都要求建立适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既发挥规模效应,又可以均衡参保人的投资回报率。但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大多处于区县级,基金比较分散。因此,如何兼顾基金投资管理的规模效应和保持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是投资管理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投资领域与风险控制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结余基金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且都是实账积累。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资本市场也有待成熟和完善。因此,基金投资还需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则,通过多元投资和风险准备金提取等机制设计,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使参保群体合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提升养老金水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