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正文

为什么深圳会诞生平安、华为、招商等万亿名企?

未知 2017-08-16 14:22

全文援引自深圳当地媒体报道。

  八月份的深圳,虽已立秋,但持续高温却不减反增。同样“蒸蒸日上”的,还有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根据最新的世界500强数据统计,这座城市已经坐拥着7家世界500强的企业,超过了毗邻的香港,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今天,我们走进几家深圳本土万亿级企业,看看烈日下,发生着怎样的真实故事。

  平安车险查勘员:

  “我们是世界五十强的移动名片”

  早上六点半,天刚刚亮,家住龙华的肖正阳便开始起床洗漱,吃过简单的早餐,便驱车十多公里赶往位于福田香蜜湖的平安产险临时集散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高温和暴雨,是肖正阳目前工作的两大考验

  常年的室外作业带来的黝黑肤色,使93年的肖正阳看上去比同龄人成熟。对于这份工作,他也坦言对家人并没有透露太多:“成年人就该有成年人的担当,高温下的工作确实辛苦,但跟家里人,从来都不会过多抱怨。”

  ▲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肖正阳迅速查勘、记录,以便车主迅速离开。肖正阳说:“现在线上理赔的手续越来越简便,科技改变生活真实地发生了。”

  烈日下的汗流浃背,对

  肖正阳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上个星期,肖正阳在下班高峰期的购物公园附近,三个小时内连接7个报案,车进车出冷热交替,“当时有一瞬间我觉得有些恶心,眼前一黑,整个人差点晕过去”。

  ▲一起发生在红荔路上的事故,烈日暴晒下沥青马路散发着热气,车主略显烦躁

  ▲拉尺、测量、拍照,肖正阳熟练地快速解决“战斗”

  在肖正阳看来,保险查勘员是平安“移动的名片”。同一片骄阳下,他的同事赵环宇也正在南山区的南油片区奔忙着。

  上班早高峰时赵环宇就接到出险电话,月亮湾大道上两辆大货车发生了追尾。放下电话不到十分钟,赵环宇赶到现场,一边给司机们递水一边了解情况进行查勘。

  ▲“您好,不着急先喝瓶水吧,交给我。”

  从接到电话到处理完拍照、事故双方签字,前后不过20分钟。拍照间隙,两位货车司机师傅还聊起了天,“幸好这保险速度真快!”“平安的效率高,我一直接受他们的服务,很快的”。

  ▲“天气炎热,给客户递水、安抚客户情绪,最快速度完成整个流程,是我们的常规动作。”

  ▲一位女司机车子撞到了护栏导致爆胎,肖正阳在做过案件记录后,帮司机换好了轮胎,并一再嘱咐:“备胎不能用太久,为了保障安全得尽快去维修。”

  ▲

  路边被晒得发烫的垃圾桶

  ,成了肖正阳的移动办公桌。

  夜幕落下,归家的人潮川流不息,而肖正阳一天的工作却仍未结束。晚高峰是出险的高峰期,在这之后,他还得赶回位于香蜜湖的交接点,处理一天的案件记录。

  华为能源服务工程师:

  “华为服务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

  闷热的机房、运转的设备、随身携带的仪器,这是华为网络能源产品技术部的能源服务工程师周工的工作写照。这个季节,在密闭机房里稍工作一会儿,整个人便能大汗淋漓。如果是遇到地下室、停车场里的机房,高温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室外的基站,深圳这样炎热的夏天不仅需要经历炙烤,还需要忍受蚊虫的袭击。

  ▲每一台设备,每一个接口,都需要认真检测与调校

  据周工介绍,客户在购买华为的设备后,从通信网络的设计、工程安装、到后期的维修保养,都要由他们部门来完成。而设备最终呈现的效果、客户满意与否,与每个环节的工作细节息息相关。

  ▲每一台设备,都关乎到最终整个网络的效果呈现,对工程师的细心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周工看来,机房环境已算相对“舒适”。“对于一些室外的工程作业,天气条件的恶劣与多变,比室内作业要复杂与困难得多。”如果是遇到地下室、停车场里的机房,高温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室外的基站,深圳这样炎热的夏天不仅需要经历炙烤,还需要忍受蚊虫的袭击。他举例,曾经有一个在韩国的工程项目,由于施工位置海拔较高,在山脚下的温度是十多摄氏度,到了山顶气温骤降至零下五度,巨大的温差,给施工作业增加了不少难度。

  ▲每次检测完,周工还会再待一会儿,把线路再仔细审查一遍

  作为一员华为“老兵”,在华为工作了七年的周工,足迹已经踏遍国内100多个城市以及全球20多个国家。在一些环境相对恶劣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一些野外的基站搭建项目,甚至要靠双腿一步一步爬上没通公路的山顶。

  ▲一些大范围覆盖的工程,每个区域搭建多少基站,配备多少设备,需经严格计算

  “像高温暴雨这样的恶劣天气早已不是我们的主要问题了。”周工笑道,“在埃塞俄比亚,为了在一个位于深山里的村落搭建基站,我们负责基站建设的员工,需要步行30公里,才能到达施工地点。所有的东西都要靠人力一点一点运进去,光是搬运工程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尽管机房闷热无比,但室内的作业环境,在华为的工程师看来算是“舒适”的了

  作为信息流动的“管道工”,华为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华为服务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这家深圳企业的愿景是全联接世界,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华为巨大的市场占有率,源自一个一个像周工这样的华为人的默默奉献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师:

  “我是百亿项目的90后管家”

  92年出生的胡平川,在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便来到深圳,成为一名招商局旗下招商蛇口的工程师。2016年9月,胡平川入驻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工程建设项目,成为这个百亿级项目的“管家”。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了解烈日下的他们,你就明白为什么深圳会诞生平安、华为、招商等万亿名企

  ▲快步前行,争分夺秒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是深圳未来会展业发展的新引擎,关系到整个深圳经济发展的规划与步调。

  完成全部建设后,室内展厅面积可达50万平,超过全球现有展馆,

  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能参与到的规模最大、挑战性也最大的项目之一”。胡平川坦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工程时间紧迫、任务重, “7*12”(每周工作七天,每天12小时)模式就成为这里的工作常态。

  ▲一个团队,并肩作战

  进入8月,深圳的天气越发炎热,胡平川及其团队却是战意盎然,全体放弃休假时间,制定了周密的工作部署,近3000名工人实行“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日夜不停进行施工,力求如期且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

  ▲此时天空透蓝,骄阳悬挂,工地的土块被晒得滚烫

  胡平川一边从现场管理人员处了解最新的工程情况,一边巡视工地的施工状况。不知不觉来到晚上七点,他白色的安全头盔已经布满土灰,户外鞋沾满了黄泥。还有一个堵车问题的协调会等待参加,他匆匆换上运动鞋就跑向了会议室。

  ▲烈日、“土”鞋、流不完的汗,是工地上每个人的真实写照

  太子湾邮轮母港作业员:

  “我在守护深圳的海上窗口”

  在明晃晃的焦阳下,招商蛇口旗下的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码头面经过持续的高温灼烤,如同一块滚烫的铁板。此时,李冰峰正忙着在毫无遮挡的货轮倒包平台上作业,汗珠顺着他的额头、脸颊不断滴下,他笑着说,“每天我们都得准备两套衣服,衣服湿透后,一吹海风,特别容易感冒,得赶紧再换一套干的。”

  ▲李冰峰正在忙着固定热得发烫的行李笼,并等待船方给出作业指令

  ▲在空中吊着“飞来飞去”的行李,在烈日的照射下,明晃晃的有些刺眼

  2003年,大学刚毕业的李冰峰来到了太子湾邮轮母港的前身——蛇口客运码头工作,而现在已经成为了庞大的邮轮母港里码头操作部的一名核心人员。

  ▲美丽的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每天将众多游客送往世界各地

  “这里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邮轮母港,深圳市民从这里乘坐渡轮前往港珠澳及世界各地,乘坐邮轮去全世界。”说起自己工作的地方,李冰峰满是骄傲。

  ▲渡轮“迅隆8号”正要停靠,李冰峰给船舶系缆,准备装运行李

  “两件工作服,一个安全帽是我们两个班组42个人工作的标配,消暑的藿香正气液、人丹、风油精、清凉油是我们的护身符。”李冰峰用衣服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道。

  ▲

  母港前往港珠澳的渡轮每天络绎不绝,每个航班都需要行李装卸、带缆解缆、加水等工作。

  “现在的工作强度已经小一些啦,前阵子每周都有大型邮轮停靠,光是行李就需要几个叉车同时装卸几十余趟才能完成。那阵子几乎每晚都会接到女儿催促回家的电话,甚至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李冰峰笑着回忆,脸上仍神采奕奕。

  小编说:

  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深圳故事。

  深圳的经济奇迹,乃至中国的经济奇迹,都离不开在每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普通人。在时代的浪潮之中,他们也许并不耀眼,但却拧成了最大的一股力量。

  让他们被看见,就是这篇新闻的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