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市公司正文

《少年时代》观影指南:真实的洁版《美国派》

远山 2014-08-11 10:40

165'35''

环球影业

推荐视频:

正在播放

腾讯娱乐专稿(文/付超)

适宜人群:

1、闷骚美式家庭伦理文艺片爱好者

2、对童年乃至青少年生涯流连者

3、不惧怕近三小时超长观影体验的人

不适宜人群:

1、脊椎不好不适宜久坐看片者

2、永远青春永远热泪盈眶觉得还没与之告别者

3、受够了平凡生活不愿再在里清淡一回的人

分级讨论:

1、轻微粗口、酗酒、家暴场面

2、无吸毒、血腥、性爱场面

理查德·林克莱特花了12年时间拍摄这部《少年时代》。

对制作一部电影而言,花费的时间堪称长久,但拍摄过程并不那么考究,每年抽几个星期,把被记录的几位演员聚在一块儿,大伙儿吃喝玩乐一番,少不了交流一下过去一年都在如何混日子,然后现编剧本和台词,完事儿拍拍屁股各奔天涯,等待来年再聚。

所以,《少年时代》不过就是这几位演员、尤其是几位小演员的时光印记,被设计的是剧情,是所谓的“少年时代”的主题,你能看到的真实,是他们随岁月流逝渐长的身高、体重,以及成熟的脸。

从这个角度来看,《少年时代》更像是一出真实的洁版《美国派》。

少年视角下的美国普通家庭生存现状展览

用12年时间的记录片段来拼贴的《少年时代》,本身就有着强烈的纪录片体验感。男孩被岁月催熟只是表像,他被设计的傀儡人生,则赤裸裸揭示了美国普通家庭的生存现状。

很有意思,男孩的出场,就是在一个单亲家庭。后来他的母亲再婚了两次,均已离婚收场。三任丈夫分别是无业游民、大学教授和退伍军人,结果一个没责任心、一个酗酒家暴、一个完全受不了家庭浓郁的文艺气质。这相当于一次群像描写,基本囊括了各种美国中产家庭的婚姻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林克莱特没在片子里对这些现象做任何指责,所以身为主角的男孩在每次家庭危机发生时,都是漠然旁观的姿态,这样的处理也更贴近片子记录的本意。

回归到男孩本身,这种美国社会现状的揭示,则不可避免回到成长本身。派对交友、情窦初开这类青少年题材常见的段落都有涉及,但均非重点。颠沛流离的成长状态,造成他没有朋友、不善交际;缺乏父爱的成长经历,导致他略娘的行为,以及躲在暗房迷恋摄影这种单兵作战的艺术形体,这些设计倒是都能在片中找到形成发展的内因。这显然又是记录背后极为符合逻辑的隐形联系。

谨慎克制的时代感嵌入和技巧运用升华文艺效果

虽然是记录为本的电影作品,但毕竟不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少年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承载少年成长的主题的同时,让人不动声色体会到12年的超长拍摄时间必须要体现的时代变迁感。

在这两点上,林克莱特的处理是值得激赞的。话也说回来,那么久的拍摄周期,这点技术环节都做不好,也真心对不起投资人的钱。

成长主题上,不同年龄干不同的事,这点本身就十分能说明问题,简单来说,呈现到位,纯记录就能让人感觉到时间爬过皮肤带来的静水深流的震撼。

具体细节上,对位的设计也能让人感觉到他的成长——小时候,姐弟俩被父亲哄,带去打保龄就能很开心;大些以后,父亲得把车泊在路边跟俩人讲道理,才能进行沟通;再大些,沟通已经无用,父亲只能在毕业典礼上献上祝福。除了这种呈现,片子的一些小设计也颇能展现成长的魅力——片中母亲每次有了新欢,都是通过男孩偷窥式的旁观来展现,男孩无权干涉母亲的感情生活,但终于通过成长,能够开始改善母亲的感情——第一次碰到酗酒家暴的后爸,他跟母亲一块儿仓皇出逃,第二次碰到大兵后爸,他终于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正面对抗对方,某种意义上是帮母亲解脱了这又一段不幸婚姻。

至于时代感的嵌入,一切不动声色的细节都能展现,而且,并未喧宾夺主。片头开场就是Coldplay在2000年发行的单曲EP《Yellow》,中段的《Hate To Say I Told You So》则是2002年The Hives发行的专辑《Your New Favourite Band》里的主打歌了。包括后来的《Crazy》则是Gnarls Barkley在2006年发行的专辑《St.Elsewhere》里的畅销单曲了。

配乐不动声色的年代渐进感外,包括男孩玩的游戏机,从X-box一路进化到Wii,这些细节也都在暗示着年代变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