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徐|画里画外

李宏徐:1975年11月生于广西合浦,現定居广州。自幼喜好書画,并长期研习,喜好师从古人,博览众家,更师法自然,观察研习自然。受习文礼佛的家教生活而深受禅宗思想的濡染。在师从古人、博览众家的同时一直得各名家的指点和教诲,获益良深。擅长以意象、印象、抽象、写实油画表现中国山水。李宏徐先生兼善中西绘画,多年来,对中西绘画及理论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其作品融合中西、随性自然、内涵丰富、独具风格。他摈弃了造像式的表现形式,通过佛理对人生的观照和参悟来表述精神的自由和生命的自在,这使他的作品与传统绘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从而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在形式上有自己的风格,在内容上有自己的思想”这正是李宏徐绘画的难能可贵之处,也使他的作品与国际艺术市场自然融合。現为中国南蛮艺术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会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理事;1998年与友人创建沣恒油画工作室;2003---2005年参加古典与写实油画高级材料研究班;2009年参与筹备亚运当代艺术展;2010年与艺术界友人共同创建“南蛮画派"进行油画材料研究及多方面油画技法的探索和创作,对于艺术古典色彩和现代印象色彩是有一定深度的理解;2010年参与广州第十六届亚运当代艺术展,参与主题油画《亚洲之路》创作;2011年参与亚运主题油画《亚洲之路》捐赠仪式;2011年参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揭牌仪式。他的作品正在越来越宽的世界里、赢得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赞赏和支持。

李宏徐 油画作品《和谐》188X88
画里
虽然有时,只是一个人默默的画画,可是却像是在内心完成了一场一个人的狂欢,同时也在内心完成了一个人的朝圣。艺术家是寂寞的,可是艺术可以让他交到很多朋友。艺术使艺术家回到社会,回到温暖的大背景,艺术家的脆弱与孤独便因此而稍微缓和。与各种不同的人接触的经验,使艺术家开阔了。当艺术家花时间走到历史与广大的社会群众里,会使他着急要回到艺术本身,又回到艺术家脆弱与孤独的本质。
如果你身边有爱画画的人,请理解他们的刻苦,请理解他们可能因画画,而忘记了周围的人和事,仿佛永远不再询问世间冷暖,忘却所有的世态炎凉。他们会像孩子一样去热爱一件事,也许令旁人难以理解,可他们自己却是乐此不疲的。
艺术只有你看不透、讲不出、听不到,而又能感觉到她确切存在的时候最有力量。就美而言,艺术美何尝不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美。画画,就是喜欢在独处中和自己谈话,看上去凄凉,实际上很快乐。真正的悠闲是在自己的心里。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独特。当你完全沉浸在画画的世界中时,外界的喧嚣是无法干扰你的。
让色彩倾听自己的心跳,让山石草木认证生命的真实,享受自然和自然的心灵。忘记自己,找回自己。绘画于我,是责无旁贷的自由自在……沉溺画布方寸之间,纤毫毕现,无疑是慰藉精神之图景。如果你热爱它,就会不禁忘情。跟随物象的气息,就会发现,画画,对人生有启迪。画画,要感受到的就是:整体的情感、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物体的特征,以及,所有交织在一起的东西......
一切技术都从属于真情的倾诉。孤独增添了艺术家奋斗的意志,因为他也拥有过让他更孤独的热热闹闹。艺术的世界是美好的,它让我们感性地热爱这个太过于理性的世界......我们会用手中的画笔我们想画的东西,每张画都在说明着我们当时的想法和心情,这便是精神、便是价值。画画,就是不停与我所面对的景物对话。也许是触景生情的原因,我画的不是景物,画的是感受。能够画出真情实感,才感人。
画室是画家的“宇宙”,是现实的空间,也是心灵的空间。在此可以尽情地天马行空,因为这里是私人的、秘密的、心灵的、充满幻想的......画室是画家的摇篮,在这里,可以去掉不自然的东西,然后活在自己的本色里。所有的画法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常常在画画中寻找、摸索和尝试,后来发现:我们必须要依照自己的个性,走自己的路。
很多时候,我喜欢画大幅的作品。因为这样可以让我在一段时间内倾尽全力的完成一个任务,让自己很有成就感的同时,逐渐积累自我……绘画承载不了我的全部,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浏览着每一种不可阻挡的苦,最终化为另一种华丽。
每当我困惑的时候,我会独自来到画室,拿起笔,画出自己的思绪,它让我变得平和,那一刻的自己是与世隔绝的,完全属于自我的一种状态。画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分割,无论你信与不信在路上就已经很满足了,享受沿途的风景吧。
画外
近些年来,无意有意间都看到一些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负面报道,还有人们为了利益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以至于灾难频发,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引发的冲突与战争,不禁感慨:到底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迷失?还是人的内心深处本来就是丑恶的?面对如此种种,作为一个当代画者,我该怎么做?我又能做什么?
油画《境》60*80
我想到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为画者,我想用油画作为谋介用图式的方法让大众把视线再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推动 一部份喜欢艺术的国民了解中国的根-那就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民史。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要了解中国的儒家、佛家,道家。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源于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
而反问之,又有几个人知什么是儒家?佛家、道家又指什么?不是说国民不再需要它们了,而是国家对这方面推广的不够。当社会都在呼唤传统文化回归时,我用艺术来领悟、来弘扬 。。。
在这两年我一边潜心画画创作的过程当中,也一边看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和听一些光盘来加强对国学的学习。当然、这过程中也认识了几位国学大家,得到他们的指点和熏陶,让我深悟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真的可以说是顿然开悟。
诸葛先生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施,意与日去,遂诚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又如:欲成其大,首须志远,不为繁事所羁,不为蝇利所惑,不为暗局所迷,不较锱铢得失,不计当下成败。眼有大视野,胸怀大气魄。次须要髙,不纠于人,不缠于情,能隐于市,可静于喧,控欲壑泛滥,防陋杂滋生,神平气自和,心宁竟自清。再须能舍,树高去繁枝,人立弃小我,放下什么,得到什么!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我首先自然而然地感召了很多身边的朋友。而最明显的是自己的作品创作灵感也开始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人云:气中有命,数中有术,命由天定,术由人造,命不足处,以术补之。孔子又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术。而朮是可以造之,我们在追求朮的同时伴随着更多的是利的获得,而忽略了依于仁,更不用说德和道了。自从重新学习传统文化后才开始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传统美学,并在国画图式中找到很多油画的创作灵感,开始用油画表现中国画构图,当然这些内心的想法和作品创作还是有距离的。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还需日后不断求索完善。通过国学的朋友的交流和建议,给我很大启发和鼓励,同时也深感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只要秉承深入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顺道而为,相信自然功到自成。
结束语
因为热爱,所以努力!无论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还是成吉思汗,一路名人辈出。而现代的灯红酒绿让我们沉思,让我们无奈…更多的是让我们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薪火相传,这就要思考、思考我们处于当代这灯红酒绿中怎么能隐于市,可静于喧。生活总会有阴暗面,但创作需要激情,作品的本身,就是画者对生活感悟的表现 ……
李宏徐于广州工作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