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霸到CEO 清华学士回乡卖眼镜 卖出大学问
樊喆从小在南昌长大,他很庆幸自己有一对开明的父母,给了他相对自由的成长环境。在轻松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骨子里都充满某种浪漫的因子,这种基因让樊喆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去改变、去尝试、去创造。
1997年,樊喆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清华大学。在校期间,他不仅获得清华大学机械系学士学位,还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他说,除了学习外,他似乎就没有停下来过,忙忙碌碌的做义工、建社团、办活动、做主持。正是这些社会实践让他的能力和意志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002年,樊喆在北京华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外贸电商部任经理的第三个月,就提出“利用电子商务渠道来推动外贸工作”这一理念。他认为传统外贸基本都以展会的方式为平台,但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却能大大提高效率缩减成本。通过实施电商渠道,他不仅做到了外贸电商部门销售排名第一的骄人成绩,而且还填补了过去公司外贸业务拓展渠道过于单一的弊端。第一份工作对樊喆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的思维更加缜密,思考问题逻辑性更强。
在樊喆看来,每段工作经历都只是一次短暂的学习过程而已。 “怎么说呢,我已经很熟悉公司工作的套路,每个人都被规划好一个上升通道,我不喜欢被规划的人生。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性格迟早有一天会去创业,公司很难留住我。”樊喆走得义无反顾。
离开公司后,樊喆依靠自己的强项,创业做外贸电子商务,主要销售服装配饰。作为国内第一批在ebay上从事跨境电商贸易的商家,他创建的店铺在半年内做到了服饰类目大中华区商家top10,并最先在国内提出了“drop-ship”的概念(即打包发到美国,然后美国当地物流再分包发往消费者),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跨境电商的物流成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樊喆把视线转向国内。
“之所以选择眼镜行业,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樊喆说:“我和创业伙伴都是清华毕业,而且都从小戴眼镜直到现在,与眼镜结下不解之缘,并且经过对眼镜行业的研究调查、利弊对比,发现大有可为。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回家开创在线销售的眼镜企业,也就是现在的益盾品牌。”
据了解,樊喆现阶段的战略重心开始转移,从之前的“互联网”向“互联网+上门验光配镜”转型。樊喆认为:“现在是体验经济的时代,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公司注册了新品牌e光学,成立O2O项目部,专门提供上门验光配镜服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也能在家中轻松享受验光、试戴等所有眼镜门店的服务,上门验光配镜必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模式。”
对于未来,樊喆显得信心十足,并准备登陆资本市场。他说:“现在的数据表明人们更换眼镜的频次在增加,市场容量在扩大,尤其是新生代对眼镜的观念已经改变,在新模式的推动下,相信眼镜业会迎来新一轮的高峰。在企业上市后,我们将加强研发力度,完善现有的营销体系,在保持自身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大对服务体系的投入,给各个领域的消费者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