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正文

论时下互联网商潮 -- 以史为镜

未知 2015-07-03 14:49
21BCD.com创始人李庆峰
    自从接触到互联网创业,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以致近一年的时间大脑装不下任何东西。不管成功与否,我深深明白和强烈地感觉到这次我的人生和思想将被再次改变。
 
    然而,昨夜的一次捉蟹经历却让我激动的心意外的平静了许多。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躺在迪拜的沙滩上到凌晨两点钟才等到退潮“工作”。我仰望阿拉伯湾璀璨的星空,也正是这两个多小时让我想了很多,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看来只有水才知道真正的答案。现在还是很激动,但“另一半”的心平静了。随笔写点感想,分享下心得。
 
    互联网商业从大洋彼岸吹起,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仿佛一夜间席卷全球,中国也未能”幸免”。在这场全球性无硝烟的商业革命浪潮中,享受着丰收的果实和全民创业的激情带来的美好向往。就像岑参的诗词一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在政府和资本的推动下,创业浪潮一浪接一浪,已经没人在意有多少人失败了,BAT三巨头偶像光环盛极一时。就连李嘉诚,任正非等传统商业大佬都显得OUT了,甚至有时还不如卖煎饼果子的曝光率高。人们思想出了什么问题?互联网技术革新到底和之前的如蒸汽、电、通讯技术革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偏偏有互联网思维而没有其它思维?
 
    互联网是提升商业效率的工具,生意的本质不会改变
 
    借用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讲的几句话:互联网被神化了,从最初的冷淡漠视转换到恐慌性崇拜。其实我认为哪也没出问题,只不过人们打着互联网思维的旗号在发泄人类最原始反叛的心理和对现状以及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一种焦虑心态,之所以人比其它动物进化的快,求变是人性的本能。革命不再像以前看的见摸的着了,世界人民也更不敢把革命的心态轻易用于政党身上,特别是中国的体制更是不可能。革命求变的心态在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出现,也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寻找出口,虚拟商业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当然,对政府是件好事,利国利民还能转移视线和求变心理。但仍需警惕,革命就是革命,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变化,互联网革命也有可能转变成其它革命。政府利用的好,互联网将成为很好的控制点,利用的不好或稍加放纵会给社会带来麻烦。因为互联网是信息最不对称的行业,只有操盘者知道所有信息和数据,参与者全都在虚拟社会各自为战。当然,不管是好是坏,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至少会让世界商业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渠道将重构,成本将重构,方方面面都将重构,但生意的本质永远不会变。
 
    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本身就是众多技术革新的其中一种,用于商业上它就是提升商业效率的一种工具,现在的人们把互联网妖魔化了,成了无所不能的+++。试问世界上有一种药能治百病吗?所以互联网取代不了实体门店,商业上不管是现在还是很久的将来人类依然需要体验和感觉,情感是互联网永远无法取代的,好比是说电话永远取代不了见面之情,意淫永远感知不到肌肤之亲。
 
    论阿里和京东商业模式的演变
 
    淘宝的成功无疑是一种奇迹,淘宝利用庞大的“农民军”创造了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市场,从商业角度讲是史无前例的。但淘宝的成功不是永恒的,因为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有商业税法,有买卖就要向国家交税,淘宝成了最大的逃税公司,无疑淘宝的商业模式触动了国家利益,也对其它线下主体商业模式不公平。因此国家一定会越来越收紧这种商业模式的管理,阿里团队早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淘宝把众多优质的B类供应商聚集到了一起后来才有了天猫。
 
    试想淘宝这一动作伤害了谁的利益?显而易见个人成了牺牲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理念抛掉了。有了天猫之后,商业模式合法化,符合了国家利益和诉求,很快天猫的商家越来越多,交易越来越大,天猫也成了阿里系统的核心价值之一。
 
    那么,现在天猫在做什么?清理小商家把更多资源让给国际国内大品牌大资本大玩家对不对?显而易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理念又一次被无情抛弃。
 
    回过头来全局想一想,阿里系整个商业模式的演变错了吗?为什么被抛弃的总是弱者?为什么一开始不陪阿里玩的大品牌最终享受了胜利果实?托起阿里商业帝国的蚂蚁雄兵和中小商家为什么成了牺牲品?也许阿里有他的难言之隐,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商业和人性是一样的,趋利避害。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评论,毕竟阿里是个非常成功的公司,也是个非常值得尊重的公司。
 
    近期的京东不也不承认自己是个批发公司吗?京东何尝不是打着零售的旗号向最终的批发平台靠拢呢?
 
    但从阿里和京东商业模式的演变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一个简单的道理,革命早期大品牌大资本不会闹革命,更不会主动联合创业者革自己线下的命,而且在革命没有成功之前还会想办法扼杀你。但革命成功了最终大品牌要享受硕果。所以说创业者早期不要异想天开的把精力用在联合大品牌身上,并且在创业初期就要想好未来,想好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中坚力量?应该团结谁?应该打击谁?历史是面镜子,还有一点事实证明不能鼓动知识分子闹革命,知识分子不能没有但也不能太多,太多的话想法不能统一且应变能力差,容易形成纸上谈兵。更不能指望农民闹革命,简单粗暴的力量不堪一击。应该是团结一帮知识分子鼓动村长带领群众闹革命,村长是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形成燎原之势,当下的互联网商潮何尝不是如此道理?全球熙熙攘攘的表面上,互联网创业大军大多会像秋收起义一样草草失败收场,幸存者将寥寥无几。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求变的大潮,一开始就摇旗呐喊的一般都命短,想闹大革命还得先从地下工作开始,耐的住寂寞,经的起考验,就像刘强东一样虚的大声喊,实的藏的住。等合适的时机再光明化大规模出击,那时将势不可挡。所以说打右灯往左转可能是最好的诠释。
 
    中国互联网企业最早的应该是各省的外贸部和全国大大小小的外贸公司。他们通过邮件的形式达成交易,把中国成千上万的商品销往全世界,把世界各国好的商品运往中国。一年仅仅通过广交会或少数出国拜访的形式与客户短暂接触,仅仅2013年进出口总额就高达4.16万亿美元。而且以B2B大宗贸易为主,按照这个数字,外贸公司应该是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至今仍然是。商业模式简单易理解,而且规模非常之巨大,只不过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所以说不要迷信听不懂的商业模式,没什么可神秘的,越简单的商业模式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包括BAT和小米公司商业模式都一样。只不过这几家大佬放出的烟雾弹把不知情的创业者给迷惑了,包括所谓的知名教授,最终大家取的经都一样,只不过方法论不一样。
 
    大家回想一下,……
 
    最早的阿里巴巴想革谁的命?答案是外贸。
 
    最早的京东想革谁的命?答案是内贸。
 
    阿里巴巴最早是想把巨大的传统外贸定单全部经由自己的平台来实现整合传统外贸(大宗B2B)。从巨大商业规模里分一杯羹,当然最终没有实现,成了信息交换平台,有流量没有粘性。后来无意间做成了淘宝(C2C),然后有了天猫(B2C),成了中国最大的零售电子商务平台。但比起巨大的外贸几万亿美金还是小巫见大巫,但不代表阿里最初的想法是错的,马云一开始就想做B2B,至今还想做,最终还是会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找到B2B在线交易中决策的有效方法。因为电子商务最大的蛋糕还没有被触及,B2B无疑是最大的商业战场(占全球商业的75%份额),互联网最终的决胜不是谁掌握了C端最终客户(农民),而是谁掌握了B2B平台的操盘权,掌握最后一公里离客户最近的渠道商(村长)。空谈误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很庆幸我是用事实说话,用实验结果说话。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接地气敢于试错才能创造出真正好的商业模式。
 
    对于互联网商业的未来激动人心,生意无国界,互联网更无国界,世界一盘棋。未来几年互联网趋势还会加速,互联网意识形态的改变正在升温!互联网公司在世界各国正处在各占山头的时期,国内外都是一样。有点像当年中国军阀割据时期,在很多领域和国家还没有形成几家寡头独大的局面,生一批死一批还在大规模上演,时不时还会出来新兴公司在细分领域来分割地盘。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特别是B2B领域,历史赋予了我们太好的时机,世界还很大,除了中国还有其它国家,除了城市还有农村。今天开始一点都不晚,准备好!!!
 
    21BCD中国商城/李庆峰迪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