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实体经济真的受伤了?
对于双十一这个属于电商的节日,社会舆论早已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一边倒地给予赞赏,相反,讥讽电商祸害实体经济的言论开始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实在太过强烈,以至于不少实体经济难以招架,一批批的垮掉。电商祸害实体经济?到底是真理,还是伪命题?
实质上,随着互联网与电商的全面普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所有传统行业都将受益于“互联网+”。从这一点上来看,“双十一”的网购狂欢,同样是实体经济的狂欢。通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这种“新常态”,双十一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拉动和扩展内需的强劲动力和新引擎,也是实体经济进入内需时代的强力支撑。
线下的机遇与挑战
为打破单纯线上的销售瓶颈,今年双十一,阿里巴巴打出“全渠道”的口号,与银泰、苏宁等近10万家线下实体店深入合作,开声势浩大的“万店同庆”活动,消费者在天猫下单后,商品从最近线下店送来,把营销、用户管理、售后、物流等全方位打通。
里这种“竞合”逻辑是伴随O2O概念而来,电商看重实体店的线下资源,包括供应链、售后和物流的入口,实体店则需要电商强大的导流能力,双方都在探索线上线下贯通的商业逻辑和模式。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多年的直接竞争对手,线下零售业也正积极抱团,试图在新的O2O格局中抢回话语权。早在11月初的中国零售领袖峰会上,来自华润万家、家乐福、大润发、立白等高层就聚集一起,重新评估电商与实体零售业的合作价值。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我们面临新一代的消费者,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零售业一个产业的末端,我们只能适应这些消费者的变化,这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会。” 北京王府井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万河在领袖峰会上表示。
新实体经济的崛起
双十一,天猫总成交额912亿元,同比增长76%;京东订单量过亿,同比增长130%;苏宁全网订单量同比增长358%;国美总交易额同比增长418%……面对华丽的电商数据增长,实体经济有何感想?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双十一惊人交易额的背后,同样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一场盛宴。
乐视的数据显示,乐视全生态全渠道(天猫+京东+乐视商城)双十一总销售额15.2亿元,其中超级电视总销量38.6万台,总销售额9.6亿元,超级手机总销量突破26.3万部,总销售额4.2亿元,创下了多项行业记录,成为今年双十一最闪亮的黑马。
而来自家具行业的品牌林氏木业,在当天的总销售额达到5.1亿元,同比增长54%,连续三年夺得天猫家具类目销量冠军。其中成交人数突破9万人,线下六大实体店成交额达5000万,某款式沙发当天总销量7000多套,引起行业内外高度关注。
一直以来,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被视为一对矛盾体,然而像乐视、林氏木业这样亿量级的互联网品牌,背后却有着无数的实体企业、实体经济进行支撑,更有甚者是利用了产业集群优势,灵活调控资源,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过:“双十一不是一个电子商务企业的盛宴,相反,真正的狂欢,是无数的实体企业、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借助互联网创造了销售的奇迹,这是中国新实体经济的崛起。
激发内需助经济腾飞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大背景下,近两年,中国经济受到国外经济学家看空,但是双十一的超级火爆,恰恰证明中国强大的内需潜力和对经济前景的信心。马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双十一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狂欢节,也是激发内需的最好路径,双十一显示了中国强大的内需,我们希望成为激发、唤醒、引领中国内需的一个小小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加紧推进农村电商战略,首次加入双十一的农村电商成为今年的最大看点。据阿里巴巴集团公布数据来看,阿里启动农村淘宝战略一年来,已经覆盖了24个省、150多个县的8000多个村点,今年双十一只用了1小时47分钟,商品交易总额已经过亿,这作为首次参加的8000多个村来看消费力是非常惊人的。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进口也引发全球关注,这更是彰显了中国经济消费需求活力旺盛。仅1分45秒,天猫双十一跨境交易额超过2014年全天跨境交易额。
事实上,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农村化,巨额的成交量都印证了,尽管中国经济放缓,但是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坐拥如此强劲的内需市场,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大家有理由期待,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将会越走越顺,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