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电缆行业乱象频现,企业立足全凭“讲故事”?
近年来,铝合金电缆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国内电缆生产企业对高昂的原材料成本已经难以承受,其次由于国内铝合金电缆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因此一时间铝合金电缆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当然,除此之外的另一大重要因素是,一些重要的电缆下游单位十分重视铝合金电缆的应用。不过,各行业尤其是中国的各行业都普遍存在一个“定律”,即“一泛则滥,一滥则整”,也就是说,一种产品的生产一旦在市场上多了起来,就极容易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铝合金电缆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号称能生产铝合金电缆的电缆厂家已不下百家,铝合金电缆的品牌不胜枚举。事实上众所周知,国内能生产出合格合金电缆、具备合金电缆知识产权技术和装备的专业厂家屈指可数。行业内仍不乏滥竽充数、以质量低下的产品以次充好的“无良型企业”,亦有夸大自身出身背景、专注于故事包装的“营销型企业”。但在笔者看来,选购铝合金电缆决不能简单地看哪个厂家给的价格低、宣传的口号多么的响亮、公司的布局多么宏伟,就贸然选择哪个厂家。
不妨先来看看第一类扰乱市场秩序的“无良型企业”。生产厂家因不具有核心配方技术、成熟合金电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加之使用不合格的导体材料,导致生产的合金电缆产品无法达到合格合金电缆的要求,可以说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铝合金电缆。此类电缆厂家的铝合金电缆项目往往都是匆忙上马,并没有做足市场调研、深刻去了解铝合金电缆的体现和应用条件,在技术储备、生产工艺等方面也缺乏准备,看着市场的巨大蛋糕就耐不住冲上去,实际上生产出来的电缆是否是合格铝合金电缆?质量是否安全可靠?都是一个未知之数。此类生产规模极度有限的企业只能依靠恶性低价竞争蒙蔽用户,久而久之成为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害群之马。
再来看第二类擅长以故事包装误导用户的“营销型企业”。由于在不少铝合金电缆产品的介绍中,产品说明较为相似,基本都是一些铝合金电缆的共通特点,例如抗压蠕变、抗拉强度、防腐蚀性、柔韧性、高性价比等,但是对铝合金导体的来源、生产工艺、连接解决方案却没有详细介绍,用户能看见的只是价格上的差异,以及企业面上的一些宣传工夫,所以在选择时经常无从辨别,易陷入误区。迫使很多用户把企业的规模大小、宣传信息、辅助展示道具等作为主要参考。
以某安徽铝合金电缆企业为例,长期对外宣称是美国铝合金电缆巨头之一、拥有30年发展历史,在日常宣传中动辄搬出“巨头基因”、“唯一一家具备颠覆性连接端子技术”等博眼球甚至夸张的包装噱头,但对其产品的成功应用案例绝口不提。据一份来自美国律师事务所D&B的调查资料显示,该安徽企业实际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仅为416万美元,隶属美国某电气公司。而该电气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5日,并未如宣传般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且注册地址显示并无业务往来,企业生存能力与资产比较均处于非运营状态(已于2009年4月28日结束运营),近年也未公开过任何可证明其产品或技术过硬的专利证明或权威荣誉。
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此类企业接连抛出的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属实,确实对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颠覆性作用,那么国内的铝合金电缆发展水平想必早已发展至新高度了吧?
有业内人士坦言:“国内存在着很多不具备生产规模的非正规企业,不管是将自身包装为外企出身的厂家、还是国内的民企,它们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生产铝合金电缆在技术、工艺、装备上的特殊性和要求,事实上在短期内无法生产出合格稳定的成品。而为了炒作‘铝合金电缆’,一些企业经常释放一些利好信号,比如连接器研制成功、要颠覆电缆行业等,来刺激资本市场。”
诚如此前部分媒体报道中一针见血指出的:在铝合金电缆的概念被炒得如此火爆的情况下,“防虫”很有必要的。一旦出现害群之马,对于一个产业乃至上下游的损害都是非常巨大的。铝合金电缆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新的局面,如果因为没有“防虫”而造成采购单位无法放心采购铝合金电缆,对于铝合金电缆生产企业以及整个中国电缆生产企业都将带来莫大的打击。
谨在此提示采购铝合金电缆产品时,切勿贪求低价和不切实际的宣传故事的诱惑,关键是看工厂的生产工艺、技术实力和提供的连接解决方案是否正确。对铝合金电缆企业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掌握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核心的技术,在踏实稳定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伴随9月2日《额定电压0.6/1k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标准编号NB/T42051-2015)行业标准的正式施实,也势必将对规范市场环境起到净化作用,真正推动行业积极前进。
标签